在吉林省双辽市抚仙镇四合村烧胡同村,村民王大伯在自家院子里挖土时,发现了整齐的青砖。 4月,村民王叔在自家后院挖土时,发现青砖堆得整整齐齐,青砖后面有个洞。王叔初步判断可能是古墓,于是上报村委会,又上报给了双辽文物管委会。经层层汇报,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古墓进行抢救发掘。 经过半个月的初步清理,发现了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单砖墓。更令人欣慰的是,这座陵墓中没有盗墓的痕迹。整个古墓占地19.5平方米,分为墓室、墓室、墓门、墓道和祭坛几个部分。2米,面积不足6平方米,墓门位于南侧,剩余墓道长5米,宽1.5米。从形制来看,墓主是有一定地位的人。 考古队执行组长田永兵表示,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墓葬在东北地区实属罕见。 由于古墓的年代久远,许多地方已经倒塌和腐烂。此外,古墓葬所用砖石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砖石已经非常脆弱。因此,在不破坏墓室完整性的情况下安全进入成为一个难题。 经过近半个月的研究,考古队最终请来吉林建筑大学的专家从建筑学的角度对墓室内部进行填充,然后开一个洞进入墓室。 墓中出现了木制棺材,呈六角形,层层叠叠。在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鱼形饰、双鸟形饰、鎏金青铜耳环、骨簪、瓷碗、铜币、铜带扣、蝴蝶结等随葬品。 最让考古队感到疑惑的是,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骸骨非常分散,墓内也没有盗墓的痕迹。散落的骨头是怎么来的? 挖掘到古墓底部后,考古队惊奇地发现,古墓竟然是一座三人墓,其中两人放在木棺床上,一人放在砖棺床上。 . 人的骨头散落一地。 整个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墓志铭和文字,也没有多少陪葬品。瓷碗大致出自辽金时期,但制作粗糙,无法判断窑口。最终,只有一件物件能说出窑的大致年代和年代。要识别墓主的身份,那就是铜币。 据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吴靖介绍,根据该墓出土的铜币,一枚为元丰通宝,一枚为景德元宝。因此,对年龄上限的初步判断可能是在辽代晚期及以后。不能排除晋朝的可能。由于该墓没有出土其他具有年代特征的随葬品,我们只能做出初步判断:古墓更可能为辽代晚期在墓门的考古发现古墓全集,年代晚于元丰年间,大致为相当于公元1078年后古墓的到来。1125之间的范围是一千年前。 至于三具尸体的摆放位置,吴京表示,三具尸体的下葬时间应该是不同的,所以出现了重叠的情况,不过这只是一个推论。 目前,古墓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出土的27件文物已送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保护研究,三块人骨已运往辽宁大学进行DNA检测。墓主的身份需要等待科学的方法。核实。 |
相关阅读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1
2022-05-10
2022-05-10
2022-05-09
最新阅读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