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重点、共建共享。”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便捷高效,保障基本需求群众文化初级,促进公平,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充实、更公平的服务。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护更加有力。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再到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护更加有力。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满足群众对高效便捷文化生活的诉求。据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将建成公共图书馆3217座、博物馆3671座、文化馆3317座。全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充足。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乌兰骑兵队以天为幕,以地为舞台,不畏风雪,不畏寒暑,给农牧民带来欢乐和文明,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 在湖南长沙,人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城里借书还书,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免费的文化艺术培训。 放眼全国各地,《送戏下乡》让老百姓在田间看到好戏;乡村电影放映项目将光影世界带入深山深处;智慧广电的“空中课堂”在线教育,让广大农村居民师生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现在,广大农民有了闲暇耕作的好去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多元、积极,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更加多元化。 全民阅读的热度正在升温。图书馆以快递方式送书到家,借书更方便;广场舞大受欢迎,《乡村晚会》反响热烈。美术馆策划更高品质的展览,开发更精致实用的文化创意,让人们享受文化盛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再局限于“有它”,而是追求“好坏”。各地公共文化机构将在保持基础的基础上,力求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等数字化体验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让我们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相关报道见六、第七版) 《人民日报》(2022年5月12日04页) |
相关阅读
2022-05-12
2022-05-12
2022-05-11
2022-05-09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2
2022-04-18
2022-04-18
2022-04-17
最新阅读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