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男孩阿勒拉哈,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四川凉山彝族男孩苏政民在毕业论文中用6000多字,点名感谢65人。讲述他走出大山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 另一位来自四川凉山的小学生陈世新也感谢他的毕业论文,该论文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致谢中,作者回忆了多年的辛勤学习,其中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动。 读书改变命运是真的。南京大学电子学院有一名大四学生。大一时获国家奖学金,大四时获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全奖。他用“十星”这个名字来表示感谢。 它没有提及这些闪闪发光的荣誉,而是讲述了大凉山一个农村的人偶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初中三年,他每天骑车12公里。冬天,他脚上的冻疮很痒,他不能专心听课。他只能用力跺脚。 “我初中的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去县里读书”;“我冬天脚上冻伤,夏天暴雨湿了我的衣服”;“大学好好读书,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学费和生活费自理”……不少网友看完后直呼,这才是真正版的《送东阳马过活》。 “我出生在农村,在山里长大,周围的山挡住了我的视线,高空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书本上的知识让我的眼睛明亮起来。” 陈世欣的感情,真挚而隽永。与其说是“贫家子弟”,不如说是一个自觉、自律、自强的人,总能脱颖而出。对一些人来说,贫穷是弄巧成拙的原因;对其他人来说,贫困是持续改善的动力。自古英雄年轻,开放包容的社会向每一个人敞开大门。出身贫寒并不代表一切,信仰不毁,未来可期。 |
相关阅读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3
2022-06-22
2022-06-22
最新阅读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