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网友:为王毅外长点赞!你根本无法用温和的语言说服那些外国人,他们只会认为你软弱,可以被欺负,是时候与西方舆论开战了! 天涯网友:我觉得中国不能和西方舆论开战。至少需要20年才能拥有这种实力。这是软实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做得不够好。 历史终将证明,路过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最强外长 中国外长王毅1日在访加期间出席记者会,怒斥加拿大记者无端指责中国人权问题。. 会上,一些加拿大记者用“人权”进行攻击。王毅外长积极回应,一连串有力的回答:“不是你最了解中国的人权状况,而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中国人有发言权,所以请停止“你去过中国吗?” “你知道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的白人到让6亿多人摆脱贫困吗?” “你知道中国已经将保护我们宪法中的人权。?” 记者会后,不少加拿大人鼓掌,中国记者也纷纷称赞王毅外长的公道回应。 针对近期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王毅部长也发表了讲话。他坚定地说:“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达中方不接受或不承认仲裁裁决的严正立场。” 到头来却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现在有人掀起波澜,炫耀武力。但就像潮水来来去去,这些阴谋最终也没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路过,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谢谢。” 网友评论说:“这种直接、感性、充满个性、强硬的外交辞令,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外交语言一向软硬、官方的刻板印象。” “我爱王毅部长,太刺激了!” “王毅外长说的好!提倡善意的建议,拒绝无端指责!” 从大一学生到最年轻的外交部副部长 一身深蓝色的合身西装,一丝不苟的发型,微笑的举止。2008年,被任命为国台办主任的王毅首次亮相两岸关系协会会议,“惊艳”。在2015年东盟外长会上,泰国外长用英语告诉记者:“如果我是女人,我会爱上他!” 观众惊呆了。 1、从军团士兵到第二个留学生 王毅,1953年10月出生,北京人。他是朝鲜问题专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49岁起任外交部副部长,分管政策研究和亚洲事务。他是中国外交部五位副部长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也是著名外交官钱家栋的女婿。钱家栋曾任周恩来总理外事秘书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年轻,后任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大使。他现在已经退休在家。 1977年秋,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当时,77班日语系有3个班,每个班16名学生。王毅是二班,一直是班长。在进入第二外国语学校之前,王毅在东北建设兵团待了八年。1978年3月正式入学时,他25岁,是同学中年龄最大的。当时外语学院招收学生时,对考生的年龄限制是不能超过25岁。 毕业后,1977级日语专业大部分进入外事系,有的进入外贸部,有的进入科学院,王毅进入外务部。如今,这个班的学生已经毕业30多年,但仍然保持着每年举行同学会的传统。尽管工作越来越忙,但王毅每次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参加。老同学追忆往事,谈生活现状,却很少提及工作。合影时,“班长”王毅还是要扶着老师到中间,自己站着,以示尊重。他一如既往的谦虚和礼貌。 2、擅长写作,尤其擅长写作 大学时期,王毅擅长写作,尤其是写作。北京律师王小平是当时王毅的同学。在王小平的印象中,王毅是班上非常沉稳、经验丰富的学生,举止沉稳,思想成熟。王毅为他的毕业论文写了两篇论文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年轻,一篇是比较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另一篇是比较日本语和中国朦胧诗。王小平说:“他的眼光不仅仅在日语专业。” 据说当时的老师无法评判他的两篇文章。 王毅的特长和文笔在外交部得到了充分发挥。1980年代,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访日。同时,有一份相关材料提交给胡耀邦,由王毅起草。一般情况下,据说外交部发给胡耀邦的稿件,等他回来的时候,总会被他“红”。然而,王毅起草的手稿,在胡耀邦回来时只修改了两处。这是罕见的。据知情人士透露,胡耀邦也在这份手稿上批示:“这份手稿写得真好!” 3、友善并热爱运动 在中国大陆,王毅的名声非常好。无论是他的老师、同学、同事,还是媒体,对他的个人相貌和行为举止赞不绝口。王毅看到多名记者争先恐后地提问,他会耐心地说“别着急”;与记者“斗智斗勇”后,他甚至会放声大笑;国内有记者透露,王毅曾经和他一起钓鱼。 除了钓鱼,王毅的爱好也很广泛。他喜欢书法,非常擅长用书法书写。他喜欢运动,热爱运动。王毅自己也曾透露过一个小秘密——他经常打网球。卸任驻日本大使回国后,任外务省党组书记,他和夫人带领全员2000余人进行体操、踢毽子、跳绳、其他工作在公开场合锻炼,以此表达自己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民健身热潮的支持。 王毅对体育的喜爱甚至与政治有着微妙的联系。在任国台办主任期间,他对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表示,台湾运动员绝对可以把大陆当成自己的“主场”,希望两岸运动员都能取得好成绩。结果。 外长朋友圈 中国外长王毅去年在谈及两次会谈的外交成果时特别提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朋友和伙伴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中国外长需要“操作”的关系更加复杂。一年过去了,王毅外长的朋友圈生意怎么样?他是如何落实元首共识、推进“一带一路”、帮助化解“邻里矛盾”的? 1、朋友圈有多大,外长一年走了多远? 按照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国外长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和巩固。一年之内,王毅至少“飞出”了21次,堪称地地道道的“空中飞人”。在这些外国访问中,王毅往返纽约的次数最多,因为他经常需要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活动。此外,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一个国家之前,王毅之前也会访问那个国家,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前线”的工作。 2、外长一年会见多少朋友? 除了出访,王毅还在北京或多边会议上会见“朋友”。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仅王毅就与近60位外长举行了会谈。值得指出的是,与王毅见面最多的人是美国国务卿克里。据公开报道,两人经常就双边关系和热点话题进行交谈,有时甚至每月一次。 3、“狠话”当场激起面对面报复 在“朋友”面前,王毅也放开了“狠话”。通常“无情之言”之后会有多种解释。今年1月27日,王毅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关于南海问题,王毅再次发表强硬表态,敦促美方客观、公正、理性看待这个问题。2月12日,在慕尼黑谈及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可能性时,王毅引用了两句老话,“相庄舞剑,心为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经过。” 重量。 艾问日报想说:中国的外交言论动辄“深感震惊”、“强烈谴责”、“深感遗憾”。王毅这次怒斥,显示出中国外交风格的转变。现任外交部长的王毅,如何处理好对外关系,将是对自己和中国外交的又一次考验。对于南海问题,小艾也应该郑重声明:大国风范是包容、发展,但绝不是软弱霸道。当我们需要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时,我们绝不会吝啬自己的拳头。 本文基于以下来源: |
下一篇:王毅谈中多建交
相关阅读
2022-05-11
2022-05-11
2022-05-11
2022-05-08
2022-05-07
2022-05-07
2022-05-07
2022-05-07
2022-05-06
最新阅读
热点图文